广州日报|千年古城 青年力量“95后”博士和他的合成生物“王国”

“当我在大学里真正读明白《量子力学》后,我才知道,那些看起来做不了的事情,我完全可以放手去做。量子力学让我顿悟。”海珠同创汇,态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总裁办公室内,张志乾向记者讲述他的故事。

今年是张志乾在中山大学医学院8年制本博连读的最后一年。上大学后,他做成了很多人认为不该做也做不了的事:本该努力读书固牢基础,却在大一下半学期走进实验室开启生命科学研究;本可一路读到博士毕业,却在中途成功申请到与中大没有访问关系的耶鲁大学访问;本当在留美归来后更加专注于学业,却在两年前选择了创业……

如今,张志乾的公司已融资1亿多美元,成为国内最早的合成生物制造业企业之一。正如青年人身上处处显露的蓬勃朝气,方兴未艾的合成生物技术也引领着生产端的变革,为“千年商都”广州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活力。

张志乾 

有时,整个公司都会回响张志乾爽朗的笑声。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这位年轻的“乐天派”总裁,人生的前27年一帆风顺。 

从循规蹈矩到勇探未知

 张志乾1995年出生于一座山东小城,父母忙于生意,很小他就被送入寄宿制学校读书,这养成了他独立的性格。上大学前,张志乾像很多中国的好学生一样乖巧而服从,“我的高中是一所非常高考导向的学校,我接触不到手机、电脑,接触不到太多外界的信息,那时我什么都不想,就是看书、学习,一切都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包括填志愿学医,也是为将来有一份稳当的职业。”

张志乾读理科,自小就非常崇拜牛顿和他的经典物理学定律,当他在高中第一次阅读那本薄薄的《量子力学》时,立刻被其中内容深深震撼,“高中读了两遍,但因为缺乏太多基础知识,很多公式完全看不懂,只能大概明白它在讲什么事,但并不知道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能改变什么东西。上大学后,中大在通识教育方面会请一些物理学教授来给我们讲课,我请教了这些教授,又读了量子力学两遍,才渐渐把这本书读明白。”

读懂《量子力学》就像翻越高山,不仅给张志乾带来快乐,更颠覆了他的固有思维方式,“牛顿和他的经典物理学定律在量子世界里都被推翻掉了,看完《量子力学》后,对我世界观的影响是极大的,它打开了我对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理解,虽然它是一本知识性的书籍,但它却告诉我,应该大胆去尝试新的道路,做各种大胆的假设,并寻求验证这些假设的方式。”

科学的对象可能不同,但研究的方式往往相通。自那时起,张志乾不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学生,他不断提出各种关于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假设,并申请去实验室做研究,不断和教授探讨他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勇探未知。才读大一就进实验室做课题,张志乾当时也开创了中山大学医学院的先河。

企业的一些产品

张志乾说,当时他的研究主要凭兴趣驱动,一开始涉及医学上的应用,比如眼科、肿瘤的研究,细胞的机理等。后面他对生命科学更加感兴趣,真正接触合成生物则是在大三,“我接触到这个理念时非常激动,这是我之前的研究里没有出现的,那时国内还没有合成生物的提法,流行的表达是工程生物或微生物研究,合成生物与它们差别很大,它的核心是利用计算机的语言和逻辑以及基因的含义,合成人们想要的东西。这中间,我们也还要尊重生命科学的很多规律。”

 如今,国内外合成生物的科研成果已然众多,如去年中国科学家将二氧化碳合成为淀粉,一度让人们产生了以后真的可以“喝西北风”的憧憬,但这些成果距离产业化仍有很长距离。而张志乾最初做合成生物研究时,就将目光盯在了将合成生物技术实现量产上,“我在合成生物的可量产机制上做了非常多的研究,用了不同的基因组合方式一遍遍地验证,用了较大规模的计算方式去筛选它。那时我的设想就是搭建一套菌株库,并建立一整套反应控制系统,用以帮我们解决量产的问题。”

但当时还读大三的张志乾资历尚浅,他急需进一步开阔眼界的机会。 

与大师对话开阔眼界

 张志乾选择了出国。他不无骄傲地告诉记者:“去耶鲁访问是我自主安排的,学院跟耶鲁大学当时并没有访问关系,我主动联系了耶鲁的教授,做了课题才过去访学,这种访学方式在我之前学院里从没有学生做过。”

“出去之后我才发现,国外的合成生物科研成果比我在论文里看到的更加多。”张志乾说,当时美国有很多公司在做合成生物的产业化,他们也觉得,合成生物是前沿学科,方法很多,但还不能做到量产,“我就跟我耶鲁的导师说,我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工业上的很多物质已经可以通过合成生物的方法合成了,但目前在市场上见到的太少。利用合成生物方法来生产,迟早会形成爆发性的优势。”

在美期间,张志乾也见到了很多人类中间最聪明的大脑:“我听过张峰教授的演讲,他是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的发现者,我也见到了结构生物科学家颜宁,与她也有过交流。此外,还见过很多犹太裔的科学家,他们非常聪明,无论思维敏捷程度,还是看问题、做假设的方式,他们都要比一般的科学家强很多。对我来说,做科学假设的能力,是我用来衡量一般科学家和很厉害的科学家的区分标准。”

“在合成生物领域,我也开始受他们的思维方法影响。比如,合成本质是一个能量分配的过程,只要不违背能量分配的大逻辑,就不会得到没有意义的结果。接下来,我就要去设想一些大家想不到的问题:为什么这样的能量分配是合理的?把能量分配变得更合理的情况下,我们是不是就能把量产做得更好。我觉得不断提出合理假设并做验证,是我在合成生物的研究里贯穿始终的思维方式。”张志乾说。 

被拒30多次后终遇“伯乐”

 回国后,张志乾用父母的资金做实验,并最终建立了一套菌株库。菌株库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及相关物料,就可制备出很多工业、医药、化妆品、食品领域的原料,制备成本比传统化学合成低廉,且更节能环保,“例如,我们可以用合成生物的办法生产出丁二醇、丁二酸等工业中间品。这些物质原本都需要在石油中提炼,我们的生产方式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

张志乾告诉记者,菌株库搭建好后,他满怀信心开启创业。但商业和科研之间仍有一道巨大的鸿沟需要跨越。彼时父母给的钱做实验已经花完,要想实现梦想,必须先得到资本的青睐,“当时,我在三四个月的时间见了三四十家投资机构,合成生物当时还没有火,大家都不知道它是什么。见到投资人后,他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合成生物是什么。第二问题就是你这个东西能赚多少钱,究竟能不能赚?我是直到那时才知道有投资机构这个事,所以一开始很难回答得好他们的问题,前后见了三四十家,都被拒绝了。”

张志乾

这或许是创业路上张志乾遇到的最大困难。他说,当时见到的不少天使投资人都很礼貌地表示他的想法很好,可以过两天再聊,但通常,过两天的意思就是没有然后了,连续被拒,并没有让他轻言放弃,反倒更坚信合成生物的价值,“最后找到那家投我们的机构,创始人是从互联网行业出来的。我当时就用了非常计算机的思维和语言来告诉他合成生物是什么。能做成什么样子。这时,他终于理解了合成生物就是一个生物版的编程,这很有意思,于是他愿意去投我们一把。”

就这样,张志乾拿着天使轮的风投开始了创业之旅。因为成果、产出、商业化都做得不错。也有良好的客户反馈,企业规模迅速壮大,“从第一轮风投到第二轮融资中间只相隔了两三个月,随后,一连串的投资也就纷至沓来了。最初拉风投时,是我一个人在跑,我也和同学们交流,希望组建团队,拿到投资公司启动时,就只有我中大的师妹和我的一个高中同学3个人,但现在,我们的团队是广州有130人,另外山东的工厂还有七八十人,加起来已有200多人。” 

院长院士纷纷做“外援”

 在张志乾公司一楼实验室过道的墙面上,张贴着中国科学院院士宋尔卫、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等国内顶尖科学家的照片,他们都是公司的科研顾问。张志乾告诉记者,能获得学界的关注,一是他在合成生物领域做得很早,二是很多学者都对他的创业十分好奇。

 “很多教授都好奇我做得怎么样?跟他的研究有没有关系?于是我们会经常交流。而往往和一个教授聊完,他就会跟着介绍更厉害的教授,于是在他们的引荐下,我就逐步见到了陈坚院士,宋尔卫院士等人。”张志乾说,“我最开始会很担心,因为企业做的是化妆品原料、食品原料,虽然是在用一个比较尖端的技术做,但对他们来说还是很低端的。但和他们聊完后,我发现这些教授的视角非常广阔。他们会觉得,只要能实际对产业产生影响,能做大就非常不错。他们很欣赏年轻人敢大胆地把合成生物技术用在看起来没有那么高大上的领域里。像陈坚院士,他就会很直接地说,他被年轻人的憧憬所打动,宋院士也是如此。”

宋尔卫院士同时也是中山大学医学院的院长。学生和院长聊天,张志乾坦言最开始会比较拘谨,但越到后面大家就越放松,“我有很多创业的故事可以去讲。我做的事情可能是他没有想到的。宋院长非常年轻,所以我们在聊的时候非常平和,并有院长接见学生的感觉。”

对张志乾来说,创业和学业既相互矛盾,也相互裨益,“创业和读书完全是两件事。做研究就是找课题,做实验、解决问题、验证假设,但做企业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企业小的时候还好,现在逐渐做起来后,下辖的领域多了,牵扯的精力就非常多。我们现在的产品主要细分为4个领域,每个领域的商业逻辑完全不一样,要管理公司,其实非常不易,每个领域都必须懂一些。”

“有公司的好处就是我们现在有实验室,科研工作可以直接借助公司的实验室去做。”张志乾告诉记者,“依靠公司实验室,我们已经发了很多文章,所以在科研方面我的压力不大。这还真有点‘降维打击’。别人读博可能是一个人在做实验,我想做什么实验,公司有一群人可以帮忙。” 

广州给企业点对点的帮助

 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和自有菌株库,张志乾的公司目前已经可以制备出50多种原料,“合成生物是非常绿色的生产方式,相比于传统化工,其排放量已经降到原先的1%左右。合成生物带来的是原料领域的生产方式变革。现在,市场上化妆品原料肽类的价格比之前我们最开始做的时候,整体下降了30%~40%的幅度。出现这样的下降,主要是我们将原料能以更低的价格推向市场。”

张志乾的企业

张志乾介绍,公司生产的很多原料也可应用在食品加工或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比如有些工业制剂产品,以往全世界大头份额都被外国公司占有。我们现在利用合成生物的方法做出了这种产品,并逐步开始替代它的市场,人们的衣食住行领域都会用到,离开了我们的关键添加剂,有些产品就绝对做不成了。”

合成生物还在很传统的领域发挥功用。张志乾介绍:“我们目前在改造很传统的发酵工业,比如做酱油、做味精,他们原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需要巨大的生产车间,毛利也极低,赚钱基本靠企业家在供应链的把握程度,我们利用自己的菌株帮助酱油厂提高生产效率,它不仅带来成本的降低,还有用工空间的降低,原本可能需要1000平方米的厂房,现在200平方米,也可以生产出一样品质的酱油。”

目前,张志乾的公司收入上,化妆品原料,农业,医疗检测上游试剂开发,食品方面占比相对均衡。

张志乾说:“最开始选择在广州创业,还是因为确实在这里读书,没有考虑太多。后面,我就发现其实广州确实有它的优势,制造业云集,更容易与下游客户达成交易。比如广州是化妆品企业的聚集地,全国一半以上的化妆品生产都是在广州生产的,客户天然就很容易跟进,对我们订单达成有很大的帮助。广州也中国最早开放的城市,他的包容性、包括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上都比较高。虽然其他城市确实也有优势,但广州对我们这样的企业基本能做到点对点的帮助,这里的营商环境确实非常棒。”

 “从我开始创业,我就跟我的创业伙伴说,我们做公司不是为了赚多少钱,而是为了尽可能把一件事情做到伟大。”张志乾说,打破局限、大胆假设、小心论证、勇毅前行,正是他读书创业取得成功的关键。

文章来源:https://huacheng.gz-cmc.com/pages/2023/02/16/673c3f7871c44896b489170d83cda5b3.html

近期文章

欢迎登录 TIDETRON COMDEL

留下您宝贵的信息,以便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